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归母净利润猛降667.67%!连亏四年 国联水产交出最差半年报

发布时间:2023-08-30 20:23:08 来源:华夏时报

正大力拓展预制菜业务的水产龙头国联水产(),交出了一份上市13年以来最差的中报。


(资料图)

据国联水产8月27日晚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亿元,同比、环比都由盈转亏。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尽管国联水产也在进行一些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布局的调整,但这两年整体的表现都并不是非常理想。”

商业专家产业空间研究院主任潮成林也向本报记者表示:“国联水产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不容乐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亏损。尽管公司实现了营业总收入的增长,但亏损金额较大,说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就半年报业绩情况和下半年相关规划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函国联水产方面,截至发稿,记者未获回应。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亿元

2023年上半年,国联水产录得自2010年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中报亏损。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总营收27亿元,同比增加%;归母净利润报亏亿元,同比下降%。

国联水产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预制菜这个近几年重点发展的新赛道,2023年上半年,国联水产预制菜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而对于业绩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亏损,公司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因2023上半年虾类市场行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导致存货资产减值损失有较大幅度增加,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亿元。”

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联水产库存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而销售量方面则为万吨,同比仅增长%,此外,公司上半年生产量万吨,同比增长%。

对此,朱丹蓬向本报记者分析称:“整体来看,虾类市场的波动是造成国联水产业绩亏损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最核心的因素。其内部运营、盈利能力等方面来讲仍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梳理国联水产业绩数据可以发现,自2019年—2022年,国联水产已连续4年亏损,不过此前亏损幅度有逐年收窄趋势。

对于国联水产的连续亏损,潮成林也表示,国联水产可能在经营管理、市场定位、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了连续亏损的局面。此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行业因素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表现不佳的国联水产自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其中,由于近三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余额较高,国联水产存货金额居高的情况频频被监管问询。

2020年末至2022年末,国联水产存货账面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根据国联水产对深交所下发的2022年年报问询函回复,2022年,存货账面余额/总资产数值最低的味之香不到3%,即便是该数值较高的佳沃食品、大湖股份、好当家也仅为%、%、%,同行业可比公司存货账面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都远低于国联水产。

日本核污水排海搅动股价,上周最大涨幅62%

受日本核污水事件影响,与水产养殖、食用盐相关的概念股受到市场关注。受此影响,国联水产股价最大涨幅达62%,但上周五股价高开低走。截至8月30日收盘,国联水产股价报元/股,跌%,总市值亿元。

有投资者疑虑公司原材料是否会受波及。8月22日,国联水产在互动易平台回复称:“公司已做好日本核废水排海的相关预案。日本核废水排海对公司暂未产生影响,公司国际采购的原料主要以南美白对虾为主,采购地区主要以南亚、中东地区为主,近年来,公司太平洋沿岸地区采购逐步减少。公司牛蛙、鱼类、小龙虾等预制菜产品均为淡水产品。沙特目前是公司原料进口地。”

对于上周的股价波动情况,潮成林表示,这种波动情况是市场的正常反应,投资者需要理性对待,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判断。

在朱丹蓬看来,尽管日本核污水排放对于全球海产品食品安全将带来较大冲击,但对于淡水渔业板块在内的淡水资源而言则是一个发展契机,这也是让包括国联水产在内的与海产品替代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在短时间内飙升的核心原因。

在潮成林看来,日本核废水排海对国联水产下半年的业务和业绩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可能会导致虾类市场的不稳定,进一步影响公司的销售和收入。其次,可能会引发消费者对虾类产品的担忧,导致需求下降。长期来看,如果核废水排放引发环境问题和舆论负面影响,可能会对整个水产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朱丹蓬则认为,此次日本的核废水事件,对于中国相关产业而言危中有机。“危”的是对于海鲜品类等海产品的影响,但是若长期来看,中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机”在于可以把淡水资源作为未来高速发展、高速增长、高速扩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契机。

“对于国联水产未来一段时间的业绩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寻找新的市场机会,以及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型等方式来改善业绩。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环境变化快速,公司需要谨慎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潮成林如此分析。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推荐阅读